中文 | EN
   吕楠无疑也是当今中国最有分量的摄影家之一。他的分量就来自于那些被栗宪庭称为象征了“人类今天精神状况”的三部曲。从1989年到2004年,吕楠花了15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完成了这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的拍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实践看,吕楠的意义是,他率先把镜头对准被遮蔽的对象,让隐秘的现实呈现在图像中,用图像去见证变动的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此外,他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用长时间去追踪同一题材,和被拍对象处于同一视角上,把人文关怀转变为持续而深入的观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摄影的发展,甚至成为纪实摄影的一个重要转折。
  今天的中国,从视觉意义上看,是历史上被纪录得最为详尽、最为充分的,这个功劳,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中国几代摄影家的努力,而当年吕楠的作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更可贵的是,他的努力还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他所拍摄的“三部曲”在中国当代摄影中享有重大意义的原因。
吕楠“三部曲”
被人遗忘的人
吕楠
   吕楠无疑也是当今中国最有分量的摄影家之一。他的分量就来自于那些被栗宪庭称为象征了“人类今天精神状况”的三部曲。从1989年到2004年,吕楠花了15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完成了这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的拍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实践看,吕楠的意义是,他率先把镜头对准被遮蔽的对象,让隐秘的现实呈现在图像中,用图像去见证变动的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此外,他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用长时间去追踪同一题材,和被拍对象处于同一视角上,把人文关怀转变为持续而深入的观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摄影的发展,甚至成为纪实摄影的一个重要转折。
  今天的中国,从视觉意义上看,是历史上被纪录得最为详尽、最为充分的,这个功劳,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中国几代摄影家的努力,而当年吕楠的作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更可贵的是,他的努力还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他所拍摄的“三部曲”在中国当代摄影中享有重大意义的原因。
在路上
吕楠
   吕楠无疑也是当今中国最有分量的摄影家之一。他的分量就来自于那些被栗宪庭称为象征了“人类今天精神状况”的三部曲。从1989年到2004年,吕楠花了15年的时间,足迹遍布十几个省市,完成了这恢宏如史诗般的三部曲的拍摄。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当代纪实摄影实践看,吕楠的意义是,他率先把镜头对准被遮蔽的对象,让隐秘的现实呈现在图像中,用图像去见证变动的社会中不为人知的细节。此外,他的工作方式,也就是用长时间去追踪同一题材,和被拍对象处于同一视角上,把人文关怀转变为持续而深入的观察,极大地影响了中国摄影的发展,甚至成为纪实摄影的一个重要转折。
  今天的中国,从视觉意义上看,是历史上被纪录得最为详尽、最为充分的,这个功劳,毫无疑问要归功于中国几代摄影家的努力,而当年吕楠的作为,是一个重要的开端。更可贵的是,他的努力还一直延续到今天,这就是他所拍摄的“三部曲”在中国当代摄影中享有重大意义的原因。
四季
吕楠
 在“心如穹谷”系列里,林然通过镜头摄下天地之间物状,实际上在这客观世界的形态之间游走,他寻求到一种形之上下的圆融统一,拍摄下每一幅图景均是他观念运化的“物化”。在他看来,对万事万物的感知体察源自内心直觉,以心为点,编织起一幅时空交织的网,他拍摄下的每一幅图景(意象)都构架于时空网内,同时通过他在哲学上的阐释而联系着。拍摄这些影像对于林然来说不只为记实、写真、表现、抽象所有这些网内之物,他所做的是“为心立像”——在具体物象之中摄得其“像外之象、象罔之像”。
心如穹谷
林然
      吕楠被称为“中国最具传奇色彩的摄影家”。他的传奇来自于他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充满神秘色彩的拍摄经历。在他最重要的15年的摄影生涯中,他就像一个影像的布道者,一个神奇的传说。相对于摄影界,他在艺术圈中的名气似乎更大。他早期的摄影作品《为无名山增高一米》已经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史上最经典的照片之一。吕楠也是最早被著名的“马格南图片社”相中的中国摄影师;他也是美国《光圈》杂志作为专题刊登过的唯一一位中国当代摄影家;无数的影展(艺术展)邀请他参加,但他几乎无一例外地拒绝!吕楠也拒绝别人为他拍照,所以,人们几乎见不到关于他个人的影像资料。15年,他如苦行僧一般生活、工作和学习,他坚信“好东西是在沉默中完成的”。
      2009年7月11日至8月20日,吕楠从他三年前的工作成果中挑出63张照片,在北京798艺术区的映画廊展出,展览名称是《缅北监狱》。
      这组作品2008 年8月曾刊登在法国《巴黎竞赛画报》上,当时法国编辑给他打了两小时电话。他们想知道他是否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帮助。
      玛格南图片社的编辑也对这个问题同样好奇。他们觉得他拍摄得“从容得超乎想象”。
      这些问题回过头来又让吕楠很惊奇。他不明白别人为什么会以为自己跟中国政府挂上了关系。
缅北监狱
吕楠
   《八十年代中学生》是一本图文集。收录了摄影家任曙林的一百八十多张珍贵照片,也即他命名为“八十年代中学生”的照片集,同时与这些照片收录在一起的是十几位经历者、观察者的文字。
    翻看这一张张照片,不论是黑白照还是彩色照,都透着浓浓的特属于八十年代的气息,完全不似如今数码照的鲜丽、精确,这些从胶片中诞生的照片似乎都有了生命,从快门按下,定格到暗房里的洗印、悬干以至日后的保存、展示,它们都像带着自己的故事,一路走来。
    这一百八十多张照片,不仅是一个摄影师的一次漫长的记录,更是一代人对自己曾经历过的时代的一种记忆。照片中的这些“八十年代的中学生”,如今大多已是年过四十的中年人,而他们的孩子现在又多在经历自己的中学生生涯。今夕比照,相信这照片中所展示的,已不仅是这些已为人父母的“八十年代中学生”所经历的生活,更多的是一个时代的记录,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毫不客气地告诉我们,那过去的一切真的已经成为“历史”,如今的中学生还能想象他父母们的中学时代吗?
八十年代中学生画册
任署林

该部作品,耗时四年多,对中国当下的公共消费空间进行了一系列地拍摄。他用介于纪实与观念的拍摄手法,记录了当下人的消费空间和空间景观,同时也展示了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每个老百姓都应该享受到的“桑拿浴”。除此之外,该部作品对我市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公共消费空间和部分硬件设施建设进行了表述和宣传。

    作者:我们已进入了一个高消费时代,但其实我们并不富有。对很多消费场所和消费方式我一直有一种不适应感。《桑拿浴》本是个洗浴的地方,却装饰得金壁辉煌,我客观记录和表现了这样一种消费的欲望和欲望的消费,是如何呈现在夜生活的光影之中,成为暧昧的活跃景象。我力图把握它特有的色彩,控制它所特有的空间视角,并力图透视这一景观所特有的当下中国式的消费文化,为将来社会留下一个当下社会的文献资料。《桑拿浴》确实已经成为当下城市里面不可替代的夜景之一。

       此外,中央电视台原《瞬间世界》主编、著名摄影评论家鲍昆为该书作序,复旦大学博士生导师,影像评论家顾铮对该书写了评论。
 
    在整理出版前,北京798艺术区也对《桑拿浴》进行了整体的编辑和设计,让《桑拿浴》作品在思想上和艺术上跃上一个新高度。
桑拿浴
李前进
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
    在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腹地,有一块被中外考古探险家称为“世外桃源”的绿洲,它就是充满神秘色彩的达里雅布依。这片沙漠深处的土地上居住着一个半定居、半游牧的部族—克里雅人。
    摄影家陈亚强在2008年的一次旅行拍摄活动中邂逅了这处“世外桃源”,之后曾十几次往返于常州和达里雅布依之间。沙漠深处究竟有什么样的魔力,让生活于江南的陈亚强一次次不远万里去探索?他说“是沙漠本身对我的教育,你看沙漠里那些遗址,历史上肯定很繁华,现在埋在沙里没有几个人知道。跟自然和时间比起来,人是很渺小的,这辈子还要争什么呢?能把这里的故事拍出来,算是我小小的一个目标吧”。
    在达里雅布依的日日夜夜里,陈亚强不仅仅是用眼睛,而是用自己身体和灵魂去感知和理解克里雅人的文化。在漫天黄沙和艰苦的工作环境中,他逐渐忘记了自己的摄影家身份,而是开始用一种近乎崇敬的心境去捕捉和描绘这个部族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和那如同阳光透射之后的人性之光。
    在他的镜头里,环境的苍凉和生命的温暖总是并存在画面中,它们并不发生冲突,而是在漫长的时光中静谧地共处。无论是劳动的瞬间,还是休憩的瞬间,都不再是时间长河中的一个点,而是能够延伸到它的过去和未来。这便是陈亚强作品中“隽永”气息的由来。
    展览将展出陈亚强在达里亚布依拍摄的36幅摄影作品。拍摄时间从2008到2010年间。此次展览,选择了新疆纯手工桑皮纸作为其作品的打印介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与古老手工艺巧妙的结合,深厚的人文主义主题与精湛的拍摄打印技术相得益彰,构成了此次展览独特的艺术风格。
达里雅布依——沙漠深处的部落
陈亚强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媒体区   |   淘宝店铺
版权所有 © 2006-2019 映艺术中心/映画廊。保留所有权利,京ICP备110105009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