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摄影专题,是关于1980年到1989年出生的、在北京各行各业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这一特殊群体的人物肖像。
2010年,这一年对于这个群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对于1980年出生的人来说,2010年是步入而立之年的30岁,30岁的人开始肩负责任和义务,开始感受为人父母的艰辛烦恼和甜蜜幸福;对于1989年出生的人来说,2010年他们21岁,是可以步入社会这座大熔炉进行?炼的岁数,他们开始经受风吹雨打和苦难磨砺。
在中国,这一群体幼嫩的身躯和心灵还没有真正成熟起来就开始被无数的欲望所诱惑,也被这些欲望所压迫。他们是中国最具特殊意义的一个群体:出生并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初期的和平年代;独生子女;比任何其他年代(50年代、60年代、70年代以及90年代)出生的群体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价值观;在剧变的社会中,他们背负着巨大的生活上的和心理上的压力;理想与现实之间存在的巨大错位和激烈冲突导致他们身上放射出异化的人性光辉;他们是没有掌控话语权的稚嫩群体,于是,他们把视点更多地关照在自己身上,期冀在自身寻找到一切答案,于是,他们变得更加自我,于是,他们只能被社会舆论误解。
但不管舆论如何误解,这一群体都在逐渐走向成熟。他们有自己对社会的独立判断和思想,他们有自己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执行力。
记得在我孩提的时候,父母带着我去照相馆照相,那就和过年差不多,心里可高兴了,要穿上最好看的衣服,尽管那时候没什么最好看的衣服。拍照的时候,我在镜头前很庄重,很神圣。在那个充满革命口号的年代,在照相馆里拍照是在体验一种“仪式感”。我把这种“庄重的仪式感”移植到这个专题的拍摄中,让所有来拍摄的男女都是一种表情??面无表情??地凝视镜头。服装是他们自己的,是否化妆也由他们自己定,这一点是纪实风格,他们每一个人要拿一件或两件“东西”,这“东西”也许是宠物,也许是自己喜爱的物品,也许是自己珍藏的感情见证,也许是想表达一种意见或梦想,也许是对自己影响很大的书籍,等等,如果他(她)有创意,就更好。每个人拿着“东西”在镜头前表现,就有了行为艺术的特征。
这纯属我个人的艺术创作。我不迎合、不取悦任何人。我只是通过“特殊一代”的影像向人们展示这一群体的各个“面”,也许这个“面”不真实、做作,但这恰恰反映出“特殊一代”真实存在的那个“面”,这些“面”表达了我对当下中国社会的评判,以及我个人的思想。